理性,善意,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8月30日深夜,江苏南通海门的一名13岁的少年小徐在舅舅家的四楼坠楼身亡,第二天早上被人发现时已经没有了气息。
对于这名少年的父母亲人,这无疑是一起无法挽回的悲剧,其中的悲痛只有当事人才会懂。但很快事情出现了新的走向,因为这名少年在坠楼前打了吃鸡手游,“游戏里能跳楼”,家长便将少年坠楼身亡的责任直接推到了游戏上。这件事通过媒体采访传播,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大量的讨论:
“我儿子绝对是游戏害死的,不会是其他原因的。”
家长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警方的记录显示,十一点四十六分在玩游戏,十二点多钟就跳楼,他玩的是吃鸡游戏,里面就是叫小孩跳楼,没关系的,出点血人又会活过来的。”
我不希望后面的孩子再像我儿子那样沉浸于网络,发生跳楼、自残,我希望国家重视游戏害人。我要告这个游戏公司,我要告到它破产,告到它把用人家生命换过来的钱,全部要还给人家。
这则新闻在经过大量传播后,甚至有“洋葱新闻”的账号发布了一个段子来讽刺这位母亲的逻辑,结果被政府蓝V当新闻转载,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洋葱体育报恶搞的微博被政务蓝V转载后引发了二次传播
一个家庭发生了悲剧,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丧子之痛非常人所能承受,即使在悲痛的状态下可能说出一些不讲逻辑的话,我们认为也很难因此责备这名母亲,更不适宜对其进行调侃。
但是这种家庭的沉痛悲剧如果只是简单地找到一个替罪羊,比如游戏,然后将罪责归结到它的身上,或者将它彻底打倒,就能避免更多的悲剧产生吗?我想也是不可能的。
14年前的一起悲剧
很多魔兽的玩家可能还记得2004年那个跳楼的天津少年。
2004年12月27日,13岁的少年张潇艺从家中24层的高楼顶部飞身跃下。在生前留下的遗书中张潇艺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尤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我在那儿可以更快乐。”
在跳楼之前,张潇艺连续上网36小时玩游戏,而遗书所提到的“尤第安(也就是伊利丹)”、“泰兰德”、“复仇天神(应为守望者所召唤的复仇天神)”都是《魔兽争霸3》中的角色,张潇艺还以游戏为背景写了一本8万字的小说《守望者传》。
因为沉迷游戏,加上小说中多次记录了“我”肉体死亡、灵魂升天的经历,因此张潇艺的父母也将责任归结到游戏之上:“儿子的自杀可能模仿了网络游戏中的情景!”
这个控诉看起来与如今何其相似。
在这之后,从事网瘾防治研究的张春良经张潇艺的父母授权,向《魔兽争霸3》开发商美国暴雪娱乐有限公司,以及引进该款游戏的神州奥美网络有限公司提起诉讼,立案请求被天津市塘沽区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两次驳回。
2006年,因为神州奥美注册地在北京,张春良改为在北京诉讼,并被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受理。不过,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受理后发现,2004年之前《魔兽争霸3》的发行商奥美电子已经破产,所以最终张春良撤销起诉,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告到破产”了。
当时此事被媒体以《网络游戏杀人案被受理》为题进行了报道,甚至有的报道中将《魔兽争霸3》和当时流行的网游《魔兽世界》混为一谈。在完全不了解张潇艺的父母和所谓戒网瘾专家眼中,张潇艺所留下的遗书和小说,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控诉游戏危害的工具。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当时张潇艺写下的那些文字,不难看出,这个在写作上极有天赋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个垃圾”,让他形成这种观念的环境似乎才是罪魁祸首。而从那些描述S.H.E和游戏的文字也可以看出,音乐和游戏实际上为这个处在困境中的少年,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湾。
这些包含着大量情感的文字,孩子的父母即便看到了也很难体会,这让这起悲剧变得更加沉重。
14年后的重演
14年后,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2017年扬州曾经发生了一起中学生坠楼案,一名15岁男孩坠楼身亡,孩子的父亲同样怪罪于游戏:“发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和手机游戏有关。”
而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名男孩的人生轨迹:父母之前在西班牙工作生活,10年前离婚,孩子跟爸爸生活,之前在国外读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转回国内,事发前“孩子表示不太想在国内上学,还想到国外去”,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而这样一个15的孩子,家长表示“他在家时他每天都去学校接他回家,他不在家时,由孩子的爷爷去接他”,一个男孩已经15岁还需要家长接送,也可见家长对其的溺爱,应该也很难有同龄的朋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太有利。
海门这起坠楼案件中的小徐同样生活在一个相对特殊的家庭,从视频中家长的陈述可以看出,小徐的“父母都在南非做生意,家庭条件十分优渥”,但是也隐含了是一个长期远离父母,缺少父母关爱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性格开朗,温和,学习一般,但家人从来不给他压力”的描述也表明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溺爱式的教育,缺乏面对问题时的抗压能力。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曾经对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于2012年出具了一份报告。报告中强调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
几名少年的悲剧是否和游戏有关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但是这些少年的家庭教育,应该可以说是十分失败的——说失败并不是苛责这些发生了悲剧的家庭的父母,而是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的责任
半个多世纪之前的1966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科尔曼曾收集4000所学校60万儿童的数据撰写了一份 《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 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报告用大量数据显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
前文提及的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所作的报告名为《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虽然是2012年的报告但是在今天仍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这份报告介绍了很多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经验,而这些在中国是十分缺乏的。在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让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中心,很多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而在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家长自身的问题:
家长自身的原因外,也有大量家庭与社会生活变化出现的新问题,比如独生子女带来的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生活条件改善、电脑电视等娱乐方式增多造成孩子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少,部分家长养育孩子压力大所带来的问题等等,而这些新问题在今天实际上是越来越严重的,比如很多家长自身沉迷手机无法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或者因为各种生活的压力而忙于工作而不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甚至在很多地区有大量的留守儿童,这种成长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自然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甚至失败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会将责任推卸到学校、老师或者其他事物之上,比如曾经也饱受批判的武侠小说、港片、偶像明星、电子游戏厅、网吧之上。很多家长对于“有问题”的孩子的应对方案十分简单粗暴,比如将孩子送到戒网瘾学校,或是通过各种手段制止,从而让处于敏感时期的青春期少年变得更加逆反。
因此教育部的这份报告中表示:“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也理所应当接受应有的教育和培训” 。
围绕游戏的大战
1986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不断开设的电子游戏厅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一些孩子沉迷于游戏而忽略功课引发了家长担忧。随后,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规定电子游戏室除节假日白天外一律不得接纳中小学生,违反的将受到批评处罚或吊销营销执照。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成立不久的杂志《南方窗》刊文《“外星人”夺走了我们的孩子吗?》报道了这一现象,并在最后预示着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显然,在大都市的霓虹灯闪烁下,发生的正式一场旷日持久的‘星球大战’。主管部门层层设防,教育部门谆谆劝导,宣传部门大声疾呼,做父母的声色俱厉;而青少年游戏者时而若无其事,时而眼泪洗面,时而嘻嘻哈哈……然而,这场大混战总有方会胜利,那是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向前跨进一大步的时候。
30多年后,这场混战显然仍未结束,并且各界对游戏的反应和30多年前的反应几无二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孩子们已经不需要进到烟雾缭绕的电子游戏厅去玩游戏了,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游戏人群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也让未成年很早就接触到各种电子设备,为家庭教育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
手机游戏的兴起让孩子更早地接触各种电子设备
实际上游戏企业也不是没有作为,比如腾讯去年上线的成长守护平台,可以查询、设置孩子的游戏时长,以及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一键禁充等举措。虽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限制,但是也为家长通过游戏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建立了一个渠道,只是很多家长并不会去了解孩子所玩的游戏或是做这种沟通,从而在面对孩子沉迷时束手无策。
今天的《人民日报》社会版刊发了两篇关于游戏防沉迷的文章,表示防的是沉迷而非网游,算是为游戏数量管控危机下的游戏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其中一篇文中最后专家的建议也值得一些认为孩子手游成瘾的家长学习:
如果家长管理不好自己的网络行为,那么孩子的网络沉迷问题也会随之加剧。”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裴涛说,“所以,家长必须强化自身榜样示范作用,有意识地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多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现实世界比虚拟世界精彩得多,家长不妨多花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旅行,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掌握获得快乐的能力。
这里也希望游研社的读者,如果已经为人父母,或者将来为人父母的时候,能够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问题。
但话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在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时,我们没有理由去要求所谓的“理智对待”和“冷静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自己得出情绪化的结论和控诉。逻辑虽然不对,但情绪可以理解。对父母来说,没有什么悲伤比得过丧子之痛。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对他们的吐槽甚至调侃,就有些过度了。这其实是一个双输的局面,父母失去了孩子,而用段子和吐槽“维护”着游戏的玩家群体们,也展露出了缺乏同理心的一面。毕竟死者为大,人命关天,这时候开玩笑是不合时宜的,反而让玩家这一群体,给那些本来就不喜欢游戏的人留下更负面的印象。所以最后,我们希望大家在面对这类悲剧时,能够保持理性与善意。在游戏这个敏感社会话题面前,一方陷入情绪化已经足够,如果另一方也陷入情绪化,那么结果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
-
回合制网游 承载着我那一代的记忆 在中国大陆网络游戏刚兴起的那会,应该是在2000年前后。而在那个时候,5元1小时的网吧其实很多并 ...曾经的谜之武藏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