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为了对付“硬件杀手”,早年玩家用过什么野路子?

CaesarZX
趣闻 2021-11-05
趣闻 > 为了对付“硬件杀手”,早年玩家用过什么野路子?

性能追求往事。

这两年,喜欢DIY的PC游戏玩家一直在硬件生活上过得比较拧巴,提起买显卡就愁云惨淡。比如我们昨天推送了一篇关于模拟赛车方向盘的文章,结果点赞数最高的玩家评论,反而是抱怨买不起显卡的。

高端外设买得起,刚需显卡买不起,荒诞现实

确实,本来物美价廉的强大GPU们,这两年都在矿池里躺着。遇到3C大促,显卡总是最先没货,兴致勃勃抢个寂寞。因为显卡舍不得换新,很多人的显示器也不太敢升级到4K,不然分辨率上去了,游戏的帧数就骤降,玩起来十分糟心。

换句话说,PC玩家面对的困难又是比较统一的——只要显卡问题能解决了,那就什么都好解决。

但在20年前,PC玩家面临的困难远比现在高得多。那会没人挖矿,显卡随便买,但他们依然要克服各种难题才能顺利玩到游戏,从兼容性到硬件性能,再到系统层面的调校,能顺利进入游戏便烧高香了,根本没有帧数的概念,很多人也确实顶着十几帧通关了很多游戏。

今天,我就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聊聊老玩家和硬件难题斗智斗勇的故事。


1

多数亲历过90年代的PC游戏玩家都不会轻易忘却那段时光。不仅是因为他们曾切身沉浸在一个百花齐放、瞬息万变的时代中,遇到很多一生只有一次的新奇和感动,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那些如影随形的不确定感,那些惊喜和失望并存的一个个百感交集的瞬间。

2D显卡时代,1993年的《陆空战将》这样的硬件杀手屈指可数,当时显卡从来都不是,也没必要成为游戏玩家关注的焦点。1995年的一块任意厂商的普通SVGA显卡,一定能以320x240或者640x480分辨率256色以15至30帧稳定运行一切对应时期的游戏。

和今天正好相反,那时的游戏性能的瓶颈长在别的地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PU频率不足。

例如1997年的《极品飞车2》游戏包装上列出的最低配置写着CPU奔腾90,那么你想用英特尔486DX4的75MHz的CPU启动游戏,结果可能要么黑屏、闪退,要么弹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边的错误提示。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那谁都不会有怨言,谁叫你的CPU不行呢。在那个CPU频率突飞猛进的时代,基本上每两年就会出现两倍于前一年CPU速度的产品,换言之,玩家每两年就有一次升级电脑的充足理由。

我之前收藏的正版游戏盒子上的配置需求

但是,比贫穷更恼人的是,当你的CPU刚好是奔腾90时,你和成功游玩《极品飞车2》之间还隔着一次人品测试:不同主板上的奔腾90得到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结果。所幸的是,当时的CPU都不需要风扇,随取随用,我就因为要玩《极品飞车2》而和班上的同学换CPU的经历,换了CPU后,也不知道为啥我俩的《极品飞车2》就都能正常运行了,但换回来就不行……只当是一种玄学了。

在个位和两位数内存的时代,每一次内存更新都意味着游戏体验质的飞越,许多游戏是无法在低于最低游戏内存要求的电脑上运行的。

1998年的《三角洲特种部队》就是个例子。这个射击游戏的最低内存要求为32MB,开阔视野下同屏敌人一多,我的16M内存就被迅速榨干,而我用的还是EDO内存。

尽管当时的内存技术已经完成了从EDO向SD的过渡,但许多家庭的主板上依然同时存在这两种内存插槽,而在大部分老主板上EDO内存是不能和SD内存混用的,也就是说,如果想扩充内存但又不想再买过时的EDO内存,那就只能忍痛弃用,直接购买全新SD内存条。这让一个儿子在本来就不喜欢游戏的父亲面前非常难办。

必须承认,老硬件就是好看。EDO内存小巧玲珑,比SD更有观赏价值

为了渡过暂时的困难期,学会怎样合理使用虚拟内存就成了中学生的必备技能。但虚拟内存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在玩一些即时战略游戏,如《横扫千军》之类的硬件杀手时,为了让内存得到释放,我学会了靠频繁保存游戏,重启电脑后再读档继续玩的猥琐生存方式。


2

但即便CPU和内存两大问题都解决了,还有一道障碍摆在玩家面前。

当时的电脑主板并没有音频输出口,玩家需要自己另购声卡(否则就只能听到蜂鸣器的声音)。而与显卡、CPU相比,声卡的品类更加多如繁星,各自的功能各异,所以当时一款热门DOS游戏在安装时都必须手动选择声卡型号。什么,你问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声卡型号怎么办?那就想办法去弄清楚,除非你愿意接受一个完全无声的《红色警戒》。

《红色警戒》在DOS下安装时的声卡选择界面

虽说90年代混乱,但整体上已是乱中有序。然而,一个动态平衡一旦形成,就总会出现搅局者。

我在前文中提到过一次帧数。你或许会为90年代的玩家居然能满足于的15至30帧的帧率感到匪夷所思,也确实,当年就有人说,早期PC游戏玩家是理想主义者,能从简陋的游戏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但忽然有一天,这一切都变了。在90年代后半叶,出现了一批与今天的光追爱好者相对应的人,那就是3Dfx加速卡的追随者们。

一块3Dfx公司的巫毒3D加速卡是1997年全世界PC游戏玩家都梦寐以求的硬件。它的到来让PC玩家也有机会感受到原本在街机上才能享受到的超高帧数和细腻3D画面。

市面涌现出一大批原生支持或者后天通过补丁支持3Dfx加速卡的游戏产品,最早支持巫毒卡的游戏之一是先前说到的《极品飞车2》,EA专门为3Dfx加速卡制作了一个特别版。如你所见,开启和关闭3Dfx加速的《极品飞车2特别版》的反差,比起今天的《赛博朋克2077》之于光追,跟人安利起来会更有面子。

普通2D显卡效果


巫毒力量!巫毒力量巫毒力量

但是追求3Dfx力量是有代价的。今天的3070比2070首发贵了上千元就令渴望光追的玩家叫苦不迭。而初代巫毒加速卡不仅要多占用一个PCI槽位,而且在大陆首发卖一千多元。那可是1997年的一千多元。


3

乱世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已经趋于平静,尘埃落定。随着Nvidia对3Dfx的收购,显卡世界逐渐被两家公司统一,主板、CPU和内存之间的搭配组合趋于固定,硬件DIY爱好者也逐渐告别了玄学,在硬件搭配上的选择面大幅缩小,逐渐开始习惯在同一个品牌下纠结不同型号。一些选择性障碍患者渐渐开始将自己的症状转移到了在品牌选择上。

游戏的成功运行不再是那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了,那么原本只求温饱的玩家一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3D显卡的性能已不是少数人追求的奢侈,大众玩家也开始趋之若鹜。

3D技术在千禧过后的那些年看上去稳扎稳打,平中有升。2002年的《魔兽争霸3》是那时候的清新之风。其实,早在奔腾2和奔腾3时代,玩家对游戏的CPU需求就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魔兽3》只需要奔腾2处理器,8M显存和128M内存,它亲民的最低配置和不错的优化给许多人家里和网吧里的古董续命一年。可是大革命总是来得毫无防备。

在2004年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出现了三部游戏挑动着全球玩家们脆弱的神经,它们分别是《孤岛惊魂》《毁灭战士3》以及《半衰期2》。

这三部由三个截然不同的原创引擎驱动的游戏仿佛蓄谋已久串通一气,几乎同时给所有电脑玩家珍爱那块可怜显卡形成了遮天蔽日般的压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刚巧拥有一块GeForce 6800 Ultra的,而当时的性价比之王Radeon 9550直接对这几个游戏举了白旗。

就这样,早已习惯了30帧以上甚至满60帧的新时代PC玩家重新被逼回了10-20帧的石器时代。有些玩家,比如我,干脆直接暂时放弃了《毁灭战士3》,转而买了本《DOOM启示录》,靠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过过干瘾。

这应该是第一本引进国内的关于游戏开发历史的著作

很快,《魔兽世界》接踵而至。它的出现刚好赶上了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第一次购买家用电脑和上网的时期,同时也促使了一大批老玩家终于愿意挥泪告别家中的老坦克,拥抱新时代的硬件。人们看待256MB内存的目光从仰视变成了俯视,某种意义上说,许多玩家用上DDR2 512MB内存,首先要感谢《魔兽世界》。

《电脑报》如是说

现代PC玩家似乎是通过这三款游戏对3D显卡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显卡厂商也加紧了技术创新和竞争。在那个新的十年里,除了《最高指挥官》等极少数对CPU有特殊要求的游戏外,大多数游戏都只对显卡造成威胁。但是灾难总是让人猝不及防,稍稍上点年纪的玩家一定都还记得2007年那个冬天。

我本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个被称呼了十年的外号,叫“八帧玩家”。我还给自己做了一个专用的QQ表情来表达自己对帧数的不屑一顾。

希望你们能认出这个字体

这个绰号就源于我当年用6600GT以平均8帧的帧率和与之相配的惊人毅力,在2007的那个年末通关了《孤岛危机》。我对此的解释是宁可看幻灯片也不想因贫穷而拒绝DirectX 10的魅力。

在8帧下靠射击杀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偏爱掐脖子


结语

进入2010年代后,DIY电脑已经来到了几乎没有门槛的艺术创作范畴。曾经的那些悲壮的挣扎和忍耐终于成为过往的美好回忆。

今天每个板件外观设计、机箱内的布线、LED光效、乃至水冷设备里是不是能养鱼等等,反而成为玩家关注的重点,玩家们不再为了如何搭配硬件获得最优性能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愿意为机箱LED到底是不是光污染大打出手。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21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