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如何科学地向龙求雨?

雨上
趣闻 2019-08-17
趣闻 > 如何科学地向龙求雨?

古人诚不欺我。

求雨历来是个难事,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依然如此。

即便现在的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降雨技术”,但前提依然要确保空中有足够的积雨云作为实施人工降雨的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没能摆脱“靠天吃饭”的桎梏。

那么在现代社会,除了抓萧敬腾之外,就没有什么有效的实现快速降雨的办法了吗——在下这种悲观的定论前,我们不妨再回过头来探究一下几千年来古人留下来的求雨技巧,至少在没有先进技术的远古时期,古人们依然有很多靠某些特定手段快速引来强降水的宝贵经验。也许把这些知识梳理起来,我们就能找到那个大自然中的降雨开关,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首先要知道,阻碍“求雨成功”最大的障碍,是人的主观意志与雨的自然现象之间,难以达成稳定的逻辑联系,而为了让这套逻辑关系稳固,中间需要有合适的媒介。

在这里,所谓联系人与雨的媒介,我们可以效仿古人的说法,统称,雨师。

那么雨师是谁?

《抱朴子》云“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龙也。

是龙。


1.御龙降雨

对于雨师是谁的认定,其实在古代有一定的分歧。

一说雨师是一个盂中盛龙的壮汉陈天君,代表为《事物异名录》:

  • 雨师名冯修,乌髯壮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称日雨师陈天君。——《事物异名录》

另一说神农时代的雨师是赤松子,为一颠狂野人,能化为一条赤龙,随风雨而下,后被元始天尊封为雨师,主行霜雨。《列仙传》对其人有一这样段介绍:

  •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列仙传》

其中还提到了一个小插曲,这个赤松子因为对水的掌控能力很强,还当过炎帝(这里的炎帝指神农氏)的老师,后来炎帝的小女儿也跟着他一起学道,俩人一起成仙跑了。

这两种雨师的说法哪方为真暂且不论,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在指向一个结论——降雨跟龙族有直接的关系,至少这一点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已经是一个常识性的认识。

龙能御雨,是常识;那么谁能御龙呢?果然还是人类。

追溯起来,有记载的龙族“应用降水”实例还是发生在五帝时期,而这次应用也正是雨师赤松子一战成名的经历。

关于这段故事有很多详细记载,最精炼的一段叙述来自《山海经》:

  •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山海经·大荒北经》

说黄帝手下有一召唤兽“应龙”,应龙擅长的是积聚和引导地面水域。等到蚩尤来伐,黄帝派应龙秘密储水以待一举淹掉蚩尤营地。但没想到蚩尤请来了“专业雨师”,黄帝营地顿时飞沙走石,暴雨狂风过后已然溃不成军。

这次的“专业雨师”,正是赤松子化作的虬龙。

也许有人要问,“上面不是说,赤松子不是炎帝这边的人吗?”这并不矛盾,历史上蚩尤本和炎帝同属一个部落,后离开炎帝自行发展,在之后蚩尤与炎帝大战,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共抗敌手。

这次的“御龙之战”就是发生在黄帝战蚩尤期间的故事,蚩尤依仗赤松子能征风召雨的优势,九连九胜黄帝,迫使黄帝连连后撤,一直退到泰山。


2.唤龙降雨

这是一次非常值得参考的御龙降雨应用案例,但也有其不可复制性。赤松子听命降水,其实主要仰仗于那个时期部落首领有足够的号召力,且首领通常都具备成熟的御龙术,才能很好地跟龙族搞关系。

即夏朝董父后御龙术失传,过了那段人族与龙族关系最亲密的时期,之后的人们想要再次征召龙的力量,开始变得非常困难了。

御龙术的断代,让一些投机倒把的御龙贩子找到了机会。

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说有一个外国术士会通神咒语,会夏禹所创“禹步”步法,只要他到河川边上走禹步,再吹口气,龙就会浮出水面。龙刚出来的时候,几十丈长,术士吹一下它就缩一下,最后能让龙缩到几寸长放到壶里,用很少一点水养着。

  • “外国方士能神咒者,临川禹步吹气,龙即浮出。初出,乃长数十丈。方士吹之,一吹则龙辄一缩。至长数寸,乃取置壶中,以少水养之。”——《抱朴子》

之后术士云游四方,专们打听哪里干旱,然后携龙前往,把龙卖到当地,一条龙能赚个数十金金子。交易完毕后,术士把龙掏出再吹几口气,龙立刻变回数十丈高——

  • “须臾,雨四集矣。”——《抱朴子》

御龙术失传,御龙贩子不稳定,与龙的交流断层后,人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些有一技之长的术士身上。好在只要请的人得当,就算没有养龙的秘宝,只要能察觉到龙脉的迹象,掌握些唤龙的方式,依然可以实现让龙帮忙降雨的目的。

郦善长的《水经注》曾援引过《浮图澄别传》中的两次成功唤龙降雨的记录。

建武年间,后赵大旱,六月不雨,时任皇帝石虎派人祈雨不得,于是请来名僧浮图澄前来帮忙。浮图澄来到滏口祠,叩首作法后:

  • “即日,二白龙降於祠下,於是雨遍千里。”——《水经注》援引《浮图澄别传》

滏口祠,现位于河北邯郸市临水镇滏口祠,现位于河北邯郸市临水镇

《水经注》还举了一个同期的另一个例子,也是浮图澄处理的相似的情况:

  • “石勒时天旱,沙门浮图澄於石井岗掘得死龙,长尺馀。渍之以水,良久乃苏。咒而祭之,龙腾空而上,天即雨降。因名龙岗。”——《浮图澄别传》

像《水经注》中描述的这些唤龙求雨成功的故事,其实各朝各代也都有过相似的传说。暂且不论传说的真假,只是这些成功经历几乎都依赖类似“唤龙专家”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人才,想要真的求雨得雨,用这种个人主义色彩明显的方法显然不够稳定。

真正靠谱的求雨技术一定应该有一套科学稳定理论基础,才真的能令人信服。


3.祈龙降雨

自古历来,中国民间都流传着一套有章法的祈雨操作体系。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礼俗·迷信》载:“农民遇久旱,则请龙,约邻村农民舁境庙之神往龙潭祷求,偶见水中有蛇、鲤或蛙、鱼等动物浮出即以为龙,置诸缸内,请之而归。俟(注:等到)雨下乃送回。”

也许你猜不到,创造这套科学祈雨知识体系的人,是董仲舒。

  • “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令民祷社稷山川,家人祀户。”——《春秋繁露·求雨》

《春秋繁露》的《求雨》篇,董仲舒通过“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和“阴阳五行”的理论基础,分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对求雨一事有着非常详实的理论分析。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祭奠牲畜、斋戒、舞龙等延续千年的祈雨传统。而在董仲舒的求雨之法中,他还特别强调了“龙”的作用,凡是求雨必须要制造大龙和小龙,颜色计有苍龙、赤龙、黄龙、白龙、黑龙等五色龙,也因此“请龙求雨”成为一种民间最常见的习俗而流传至今。

  • “甲乙日为大苍龙一”“丙丁日为大赤龙一”“以戊己日为大黄龙”……——《春秋繁露·求雨》

关于这段祈雨礼数的沿用,《宋史》中有载:

  • “李邕《祈雨法》,以甲、乙日择东方地作坛,取土造青龙,长吏斋三日。”——《宋史·礼志五》

甲乙日为大苍龙一,这里显然就是受了《春秋繁露》的影响,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在这里就不穷举了。

那么,董仲舒又是怎么知道这套求雨理论的呢?《西京杂记》里的记载也许可以窥见一斑:

  • “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西京杂记》

搞了半天,原来董仲舒也是有龙相助。


4.邪道求雨

毕竟不是每个人天生都能有幸与龙产生交集。

但如果诚心祈祷祭祀依然得不到龙的青睐的话,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劳动人民,有时候也不得不使用一些极端手段,迫使龙露面。

传旧时,鄞县瞻岐地方请龙王,先派人到龙王庙里投龙王像,偷到当地的庙里供奉。如果还是不下雨,就把龙王像扔到烈日下暴晒,让龙王也尝尝人间久旱不雨的痛苦。

这种方法会不会奏效,传说中没有描述,但是这种“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别出心裁的请龙理念似乎是行得通的——只要做得够绝。

《水经注》对有记载,说是交州丹水下有神龙,每次天旱,村里人就用丙草投入深潭上流,鱼多被毒死。河里老龙一生气,当即就下大雨。

  • “交州丹渊有神龙。每旱,村人以岗草置渊上,流鱼则多死。龙怒,当时大雨。”——《水经注》

如果还是不行,还有一些更激进的办法可以一试。

《聊斋志异》的《龙肉》篇中说,有个叫龙堆的地方,太史姜玉璇说那下面到处都是龙肉,人们可以随便去拿。重点是,姜玉璇特别强调不要提“龙”这个字,否则就会“霹雳震作,击人而死”。

  • “或言‘此龙肉也’,则霹雳震作,击人而死。”——《聊斋志异》

大家都知道,雷电是降雨的基础,只要能成功招来雷电,离降水也就不远了,而你需要做的仅仅就是在吃龙肉的时候表达“龙肉真好吃”就可以(被雷劈)了。

综上来看,想要真正请龙降雨,并没有什么万全之策,奈何龙族法力高深,又变幻莫测。但是,如果不是因为老百姓一心求雨,又有谁会主动招惹战斗力充沛的龙呢,说到底这些都是没办法的办法。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18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雨上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