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一场人道主义的游戏展示,观众却纷纷离席

毛毛王
文化 2016-06-20
文化 > 一场人道主义的游戏展示,观众却纷纷离席

在刚刚过去的E3 2016中,动作射击类游戏大量发布。它代表着主流,受欧美用户的喜好所致,也不可避免面对一些批评。暴力,特别是伤害平民这类“真实暴力”在游戏圈是原罪一样的存在,但正如真实世界一样,原罪是无法去除的。

2014年在美国召开的VGU游戏大会中,某个分会场的气氛轻松兴奋。主讲人开心地宣告他们将发布一款名叫“Elika’s Escape”的游戏。


当他说这是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时,现场的观众还很专注。随后主持人话锋一转,说游戏非常特别,因为玩家要扮演的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

“一个孩子。”他强调道。气氛立刻凝重起来,部分观众开始小声讨论。

故事发生在一个战乱的国度,Elika的妈妈病死在床上,兄弟遭到军人残杀。她逃到一个环境极差的难民营,医疗设备差,缺食少水。


主持人介绍这些的时候,大量观众开始摇头不满的讨论声越来越大而当听到有时她需要出卖肉体来赚钱维生部分观众愤而离席


就在现场略显失控时,反转出现了。主持人请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工作人员Mari Malek,她说自己是一名南苏丹人,主持人所讲的事情每天都在她的家乡发生。Elika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南苏丹儿童,他们每天都挣扎在死亡线上。请帮帮他们。

这不是一个游戏。”

这场发布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策划,旨在为南苏丹人争取人道支持。回顾发布会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可以看出一些和游戏道德相关的东西。

很多反对游戏暴力的人是在逃避现实的残酷混淆了模拟与现实的价值标准。

这个故事中的观众们为什么离场因为他们对发布的内容感到不快这种不快是多方面的

这究竟是什么恶趣味?

看到这些简直脏了我的眼。

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女孩遭受这些

为什么要让这些内容在一个游戏——也就是娱乐中出现

为什么要让我扮演的角色遭受这些

——为什么要让我遭受这些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多数会陷入这种伪善陷阱。他们可以听到那些战乱地区的悲惨,感到一种同为人类的共苦感,进而同情。但若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哪怕是模拟的,他们也会排斥并拒绝,因为这让他们感到相当不舒服。

这些人把真实世界的道德标准与模拟世界的道德标准混同,用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衡量游戏中特殊情景的行为是否合理。多少有些荒谬。

反映萨拉热窝围城战的游戏《这是我的战争》利用其机制,重现了历史情境之下的抉择之难,让玩家体验战乱之中的痛苦生活。玩家出于生存需要,可能要抢夺食物,伤害平民等。但无论玩家做什么,都是在模拟状况下的合理行为,一切只是模拟与体验,与真实无关。很多玩家不得已做出了违心之事,离开游戏还会良久自责,这种深入的代入体验,也是其他娱乐方式所难以比拟的。

为了生存,玩家可能要选择抢劫手无寸铁的老人

倘若置身于真实的战乱之中,道德标准随之转移,做出伤害平民的事情也会被严厉抨击吗?为何在模拟世界中体验就要遭到现实世界批评呢?

无论反对声有多大,暴力内容都不可能从所有游戏中根除,就像它无法从真实世界中根除一样。作为个人而言,愿意喋喋不休反对游戏中的暴力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也有选择是否购买的自由,恰如有在游戏中选择是否扣动扳机去伤害平民的自由。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7
快速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毛毛王
寡情的人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